2010年,中国重卡市场即将实现100万辆的产销量,配有法士特的变速箱将超过85万辆,比分别位居行业第二、第三的德国采埃孚、美国伊顿两家公司的产量之和还要高一倍,成为全球名副其实的老大,掌门人李大开决定在未来五年通过100亿元的投入,一方面提升研发能力,生产自动化、轻量化、多档化的产品;一方面拓展领域,除了重卡,还要进入中卡、客车、乘用车、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产品、风电设备变速箱等细分行业。
几乎每一辆奔跑在中国道路上的重型卡车,都安装有一台法士特的变速箱。“法士特在重卡变速器领域的发展已经触到天花板。”10月28日,李大开在法士特集团公司产销超百亿暨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竣工典礼上对记者说,“最终,在十二五期间要使年收入至少翻一番,达到200亿元以上。”此外,法士特在现有两地四厂的条件下,还在咸阳征地建设同步器工厂,以满足全同步器多挡变速器快速增长的需求。“到明年,我们至少要再建设一个工厂,这已经列入计划当中。”李大开表示。
据悉,今年1~10月,法士特集团产销收入双双突破百亿元,预计全年产销收入120亿元,变速器产销有望达到创纪录的85万台。李大开对此认为,前10个月产值收入超百亿元,对于法士特而言是一个历史性的事件,更是新的起点和挑战。“法士特在过去的十年,抓住了每一个机遇,准确预测了市场的每一个变化,每一项决策都非常及时。我们通过未雨绸缪的技术改造和产能扩张,不断推出适合中国国情、满足国家法规要求的产品,才取得了今年85万台变速器、75万台以上重型变速器的成绩。但这些都已经是过去时,现在的形势比十年前有了巨大的变化,法士特要在十二五期间实现新的突破,必须向其他领域扩展。”李大开说。
只单纯追求产销量的企业是缺乏真正竞争力的,法士特之所以能不断超越自我、成为行业翘楚,关键在于始终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不断超越自己;尤其在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建设中,法士特取得了显著成效,在重型变速器领域实现了科学化、多元化、系列化的全方位发展。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竣工,正是法士特注重科技研发之路的最好佐证。这标志着法士特已建成国内一流的科技研发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形成了集产学研于一体、国内外市场优势互补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努力实现由大变强的跨越式发展,希望在技术层面上也能成为全球老大。
法士特集团前身是陕西齿轮厂,上世纪90年代末,管理层看到未来经济繁荣期带来的巨大市场需求,而自身缺乏资金能力更新生产设备、改进产品,于是在2001年9月,引进湘火炬投资,双方合资组建了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公司,分别持股49%和51%。此后,陕西齿轮厂整体改制为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从2001年到2010年这10年间,法士特经历了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这一阶段,法士特从年产5000台变速器,发展到年产85万台变速器,产销同比增长100多倍,在重型变速器市场的占有率一度达到85%甚至更高。这一发展速度是奇迹呀!”在庆典仪式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小虞兴奋地对记者说。
“十一五期间,法士特坚持了自主创新,加大了技术改造的力度,建成了现代化的生产线,在硬件设备上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我们把机械变速器的外延在十一五期间发挥到极致,基本满足了中国重卡市场的丰富需求。产品方面,我们往上拓展到10挡、12挡、16挡,往下拓展到8挡、7挡、6挡、5挡、4挡。法士特的变速器扭矩已经覆盖400牛米直至3000牛米。在此基础上,十二五阶段,我们决定有所转变。”李大开介绍说,“首先,技术改造不再是第一位,我们最重要的就是拓展新的领域,提升产品的技术研发水平,使其能够满足当前新能源、新材料的发展趋势要求。这是跟十一五不一样的地方。”
同时,法士特还将加快向自动化、轻量化、多档化的方向迈进,推动机械变速器技术水平的大幅提升,满足未来重型卡车的升级需要。
在新市场开拓上,李大开进一步提出,“十二五”的拓展领域不仅包括卡车市场,还包括客车、乘用车、工程机械等其他机械传动领域。为此,法士特甚至有意在AMT上开发AMT混合动力系统,并在不远的将来推出AT后,启动研发AT混合动力系统。这就意味着,在新能源汽车传动领域,法士特要力争成为中国的伊顿。
“毫无疑问,十二五期间,重型变速器还是我们的传统阵营,要继续挖掘潜力,决不能放弃。同时,我们在客车、轻卡、低速货车变速器等其他传动市场上也会有很大的进展,销售占比将越来越大。如果说现在重型变速器跟其他变速器品种的比例是9∶1,那么将来,其他变速器的比重会逐步增加到40%甚至50%。”李大开说。他还认为,法士特今后能够进入更远的领域,比如风电设备变速箱。
Copyright © 2002-2025 Casino USDT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