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于新新) 8月15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企业家系列现场记者见面会(二)聊城装备制造和汽车及零部件专场。会上,聚焦聊城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情况,市市场监管局四级调研员魏洪柱介绍了相关工作成效。
产业规模增长迅速。2024年,我市装备制造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18.4亿元,增速7.1%;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6.88亿元,同比增长18.9%,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产业链条完整且有特色。我市装备制造产业已形成包括农业机械、工程机械、激光装备、电线电缆等细分领域的完整产业链,在时风集团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
企业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我市装备制造产业链现有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2家,省级瞪羚企业29家、单项冠军企业21家、专精特新企业104家。鑫亚格林鲍尔、鑫大地、昊泉机械等企业入选2024年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品牌推动产业竞争力持续增强。
外贸市场拓展成效显著。我市装备制造产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农业机械、工程机械等产业出口大幅增长。今年一季度,时风集团外贸累计增长97%,三轮车出口量同比增长超60%;双力现代农业装备增加外贸业务,产品已出口东南亚、非洲、东欧等地区,上半年出口3000多万元。
项目建设成果丰硕。鑫大地聚焦智能精工专用弹簧项目,加速本地精密机械产业向高端化迈进;冠县肯石重工机械瞄准环保与智能化需求,启动“年产1500台绿色智能化电动挖掘机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推动工程机械产业踏上绿色转型新路径。
在推动产业链发展方面,市市场监管局将聚焦产业细分领域,实施“10+7”举措,推动细分领域高质量发展。“10”主要是推动形成一县一细分领域、一领域一推进方案、一领域一产业图谱等,“7”主要是推动落实人才要素保障、政策支持保障、金融保障、土地保障、审批保障及法治环境保障等。
发挥市场监管服务职能,助力重点产业链质量提升。通过发布合规指导、政策集成、服务发展和轻微免罚“四张清单”,全面提升服务企业的感知度。2025年,采取“1+N”的模式:即制定1个主清单,明确针对各个产业的13条共性服务措施;立足不同产业发展特点和需求,分别制定N张差异化、个性化服务措施清单。
健全服务机制,全力服务产业发展。坚持“链长制”就是“服务制”的理念,通过“一链一院”“一链一行”“双月协商”等服务机制,集中要素保障资源,根据企业差异化需求,精准开展对接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5 Casino USDT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