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受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进入21世纪,伴随城镇化进程加速与工业体系升级,汽车起重机的应用场景从传统建筑工程延伸至港口、矿山、石化、新能源等多个领域,行业规模持续扩张。2025年1—5月,共销售汽车起重机9103台,同比下降8.94%;其中国内销量5181台,同比下降13.8%;出口3922台,同比下降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汽车起重机主要制造企业统计,2025年5月当月销售各类汽车起重机1748台,同比下降8.1%,其中国内销量978台,同比下降3.36%;出口量770台,同比下降13.5%。2025年1—5月,共销售汽车起重机9103台,同比下降8.94%;其中国内销量5181台,同比下降13.8%;出口3922台,同比下降1.61%。
汽车起重机是装在普通汽车底盘或特制汽车底盘上的一种起重机,其行驶驾驶室与起重操纵室分开设置。这种起重机的优点是机动性好,转移迅速。缺点是工作时须支腿,不能负荷行驶,也不适合在松软或泥泞的场地上工作。
汽车起重机的底盘性能等同于同样整车总重的载重汽车,符合公路车辆的技术要求,因而可在各类公路上通行无阻。此种起重机一般备有上、下车两个操纵室,作业时必需伸出支腿保持稳定。起重量的范围很大,可从8吨~1600吨,底盘的车轴数,可从2~10根。是产量最大,使用最广泛的起重机类型。
中国汽车起重机行业作为工程机械领域的核心品类,自20世纪50年代起步以来,经历了从“引进-仿制-自主创新”的迭代升级历程。80-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后基建需求的爆发,国内企业通过消化吸收国外液压系统、起重机制等关键技术,逐步实现汽车起重机的国产化,打破了外资品牌的垄断。进入21世纪,伴随城镇化进程加速与工业体系升级,汽车起重机的应用场景从传统建筑工程延伸至港口、矿山、石化、新能源等多个领域,行业规模持续扩张。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起重机市场,产品不仅满足国内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还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出口至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地区,成为支撑国家经济发展与全球基建的重要装备。
当前,中国汽车起重机市场的需求呈现“多源驱动”特征。其一,基础设施建设仍是核心引擎。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战略推动下,公路、铁路、桥梁、隧道等大型项目持续推进,需要大量起重机完成桩基、钢梁、预制构件的吊装作业,尤其是西部偏远地区,基建需求旺盛,拉动了中型及大型起重机的需求。其二,城镇化进程加速催生市政与房地产需求。地铁、机场、商业综合体等市政工程,以及住宅开发中的主体结构施工,需要轻中型起重机(如25吨以下)进行材料搬运与设备安装,这类产品因灵活性高、适配性强,占据市场销量的较大份额。其三,工业升级带来高端需求。钢铁、石化、新能源(风电、核电)等行业的重型设备安装(如风电塔筒、核岛反应堆),需要大型、超大型起重机(如100吨以上)具备高强度、高精度的起重能力,这类高端产品附加值高,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赛道。
随着需求升级,汽车起重机的产品结构逐步向“大型化、专用化、智能化”转型。过去,市场以25吨以下的轻中型起重机为主,主要用于小型建筑工程;如今,30吨以上的大型及超大型起重机(如200吨、500吨)需求占比逐年提高,因大型项目(如风电安装、大型港口设备搬运)需要更强的起重能力。同时,专用起重机的需求快速增长,如针对风电行业的“塔筒起重机”(具备高空作业、精准定位功能)、针对石化行业的“防爆起重机”(适应易燃易爆环境)、针对城市更新的“紧凑型起重机”(进入狭窄空间作业),这些专用产品通过功能定制,满足了细分领域的特殊需求,成为企业差异化竞争的核心优势。
技术创新是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近年来,国内企业在液压技术、智能控制、电动化等领域取得突破:液压系统方面,高压液压泵、变量马达等关键部件实现国产化,提升了起重机的效率与稳定性,可适应高原、高温等复杂环境;智能控制方面,融合AI、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实现了“远程操作”(操作人员通过终端控制起重机,降低现场风险)、“预测性维护”(通过传感器监测设备状态,提前预警故障)、“自动避障”(通过视觉系统识别障碍物,调整作业路径),大幅提高了作业安全性与效率;电动化方面,纯电动起重机与氢燃料电池起重机逐步推出,纯电动起重机因“零排放、低噪音”的优势,成为城市内作业的主流,氢燃料电池起重机则适用于长续航、高负载的场景(如矿山、港口),满足环保要求。
行业竞争格局呈现“龙头主导、中小企业细分”的特征。徐工集团、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龙头企业凭借技术、品牌与规模优势,占据了市场60%以上的份额,它们不仅生产常规起重机,还在大型、超大型与智能起重机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如徐工的4000吨级起重机、中联重科的智能风电起重机)。外资企业(如德国利勃海尔、日本加藤)因产品价格高、适配性不足,市场占比逐渐下降。中小企业则专注于细分市场,如生产专用起重机(如消防起重机、医疗救援起重机)、提供起重机租赁与维修服务,通过差异化竞争获得生存空间。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5-2030年中国汽车起重机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分析:
综上所述,中国汽车起重机行业当前正处于“需求升级、技术进步、竞争加剧”的关键转折点。市场需求从“传统基建”向“高端产业”延伸,要求产品从“通用化”向“专用化”转型;技术创新从“跟随模仿”向“自主引领”跨越,需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核心技术;竞争格局从“分散”向“集中”演变,要求企业通过整合资源,提升整体竞争力。这些现状既为行业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环保压力下实现“绿色转型”?如何在国际竞争中提升“品牌影响力”?如何通过“智能化技术”提升作业效率?接下来,行业的发展前景将围绕这些核心问题展开,呈现出“智能化、电动化、国际化、整合化”的趋势。
未来,智能化将是汽车起重机的“核心标签”。通过整合AI、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起重机将实现“更高级的智能控制”:比如“精准作业”(通过GPS与视觉系统,实现毫米级定位,满足风电叶片安装等高精度需求)、“自适应调整”(根据作业环境自动调整起重臂角度与力度,提高效率)、“数字孪生”(通过虚拟模型模拟作业过程,提前预判风险)。这些技术将大幅降低对操作人员的技能要求,提高作业安全性与效率。同时,电动化趋势将进一步加速,纯电动起重机将成为城市作业的“主流选择”(如地铁建设、旧楼改造),氢燃料电池起重机则适用于“长续航、高负载”场景(如矿山、港口),满足“双碳”目标下的环保要求。
此外,绿色化技术(如轻量化材料、能量回收系统)将广泛应用,通过采用高强度钢、铝合金减少自重,降低能耗;通过能量回收系统(如起重臂下降时回收液压能),提高能源利用率。
随着产业升级,汽车起重机的需求将向“高端领域”延伸。新能源行业是“第一增长点”,风电安装需要大型起重机吊装塔筒与叶片(如100吨以上起重机),光伏组件的搬运与安装需要小型、灵活的起重机(如12吨以下);核电行业需要“专用起重机”(如核岛起重机),要求高安全性与可靠性(如防辐射、防泄漏)。高端制造领域,如航空航天、半导体设备,需要“高精度、低振动”的起重机(如伺服控制起重机),避免对设备造成损坏。城市更新领域,旧楼改造、地铁建设需要“紧凑型起重机”(如折臂式起重机),进入狭窄空间作业(如小区内、地铁隧道)。
此外,国际市场将成为“重要拓展方向”,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地区的基建需求旺盛(如印度的公路建设、沙特的机场项目),中国起重机因“性价比高、质量可靠”的优势,能够满足这些地区的需求。龙头企业已开始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如徐工在东南亚的组装厂、中联重科在中东的办事处),未来将通过“本地化生产”降低成本,提升品牌影响力。
行业整合将成为“必然趋势”,龙头企业通过并购中小企业,扩大规模与产能,提升技术实力。比如,徐工集团并购小型起重机企业,增强在细分市场的竞争力;中联重科通过并购拓展海外业务。中小企业则需要“专注差异化”,比如生产“专用起重机”(如消防、医疗)、提供“特色服务”(如起重机租赁、维修、操作人员培训),避免与龙头企业直接竞争。整合后的行业将更加集中,提高整体效率与竞争力。同时,品牌竞争将成为“关键”,龙头企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与“服务升级”,提升品牌附加值(如徐工的“智能起重机”品牌、中联重科的“绿色起重机”品牌),在国际市场中树立“中国制造”的高端形象。
中国汽车起重机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支撑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与工业发展。当前,行业正处于“需求升级、技术进步、竞争加剧”的阶段,市场需求从“传统基建”向“高端产业”延伸,产品结构从“量变”向“质变”转型,技术创新从“跟随模仿”向“自主引领”跨越。未来,行业将呈现“智能化、电动化、国际化、整合化”的趋势:智能化技术将提高作业效率与安全性,电动化与绿色化将满足环保要求,国际市场拓展将提升品牌影响力,行业整合将提高整体竞争力。
展望未来,中国汽车起重机行业将继续发挥“工程机械核心品类”的作用,为国家经济发展与全球基建提供有力支撑。随着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中国起重机将从“全球最大”向“全球最强”迈进,成为全球工程机械产业的“引领者”。
想要了解更多汽车起重机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5-2030年中国汽车起重机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3000+细分行业研究报告500+专家研究员决策智囊库1000000+行业数据洞察市场365+全球热点每日决策内参
Copyright © 2002-2025 Casino USDT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